央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談區塊鏈:服務實體才是本源
分類:區塊鏈/2019-11-12/閱讀:
“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去追趕技術時髦,要正確認識區塊鏈技術的適用場景,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需要區塊鏈,也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需要上鏈。”在2019可信區塊鏈峰會上,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從區塊鏈的概念、技術及應用場景三個角度,對區塊鏈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做出了專業描述和判斷。
區塊鏈已經成為網友們討論的熱詞,但狄剛認為,依然需要理性客觀認識區塊鏈,區塊鏈并不等同于比特幣,數字貨幣并不一定基于區塊鏈技術。從本質上講,區塊鏈是密碼學、對等網絡、共識機制等多種傳統技術的集成創新,不能夸大其概念和作用。
“區塊鏈以大量冗余數據的同步存儲和共同計算為代價,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部分隱私,并不適合零售支付等高并發的支付場景,也要注意對商業信息和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。”狄剛同時提到,但借助集體維護、多方協作、可證可溯、可信共享的技術優勢,有望在存證、確權、貿易金融等公共服務領域,探索多方共建系統,打破信息孤島,加速數據的可信共享,重塑多方的協作機制。
從誕生到現在,發展了十年的區塊鏈技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,面臨效能、安全、標準、合規等多方面挑戰。在狄剛看來,如何讓區塊鏈化解行業痛點,讓區塊鏈深度服務于實體經濟才是應該思考的方向。從實施路徑看,區塊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現在很多案例并不單一采用一種技術,區塊鏈往往結合其他技術混合使用、或者用于局部場景,針對不同的問題。
原文: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19-11/11/c_1125218819.htm
作者:高潔
稿源:新華社
作者:高潔
稿源:新華社
擴展閱讀:
下一篇:區塊鏈之于信息安全 是鎧甲還是軟肋 上一篇:人民日報海外版: 區塊鏈 “鏈”向未來
推薦文章
Recommend Article-
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線一周年:600萬張票、5300家企業入駐
區塊鏈/閱讀:38144 -
美國保險企業State Farm和USAA預計在2020年利用區塊鏈支付保險索賠
區塊鏈/閱讀:3283 -
國內行業巨頭搶灘區塊鏈 基礎設施布局成首選
區塊鏈/閱讀:7738 -
摩根大通將隱私功能添加到基于以太坊的仲裁區塊鏈中
區塊鏈/閱讀:3180 -
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擴容 試點省市增加至19個
區塊鏈/閱讀:5902
熱門文章
HOT NEWS